【共铸卓越 共享未来】这次中国行,圆满!
来源:
作者:
日期:2025-09-19

“衷心祝贺各位顺利完成12天的研学参访,真诚感谢每一位为大唐海外业务辛勤付出的你们!”

9月18日,为期12天的“共铸卓越 共享未来”大唐外籍员工中国行活动在中国大唐总部圆满落幕。来自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乌兹别克斯坦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10名大唐外籍员工和2位外媒记者,奔赴中国北京和内蒙古开展研学参访。他们在实地探访中见证中国电力的技术实力,在互鉴交流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让“硬联通”的能源项目与“软联通”的技术标准、“心联通”的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共同书写新时代国际合作新篇章。

跨国相聚  开启双向交流新旅程

9月7日的北京大兴机场,手持“唐标”欢迎牌的中方同事,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优杜丝和法尔霍德瞬间感受到“回家”的温暖。“看到熟悉的标志,就像回到家一样,特别亲切。”优杜丝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外籍员工的心声。

在精心筹备的欢迎会上,“娘家人”的叮嘱让在场的外籍员工倍感振奋:“你们在海外坚守岗位、保障能源供应,是中国大唐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柬埔寨员工欧春提前梳理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期待在此次中国行中寻找答案,“我要以学习者、记录者、分享者、连接者的身份,把‘学习清单’转化为‘改进清单’,再转化为‘成果清单’,让项目团队全员受益”。柬埔寨电网公司的曼杰拉、老挝北本公司的马莉娜、缅甸太平江公司的伊丁萨格、乌兹别克斯坦布卡公司的优杜丝,作为曾在中国求学的“中国通”,主动承担“文化桥梁”角色,帮助同行伙伴更快融入行程,让交流更顺畅、情谊更浓厚。

技术探秘  见证中国能源发展大唐答卷

“我没听错吗?是2400公里吗?”当了解到大唐内蒙古公司集控中心能够远程管控横跨2400公里的风光储电站时,柬埔寨员工曼杰拉感到难以置信。“如此广阔的地域,竟能实现如此高效的集约化管控!”当听到“集控中心能通过功率预测多发电4600多万千瓦时”时,柬埔寨员工欧春表示:“我对‘让数据产生价值’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世界最大在役火电厂,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开辟出一条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新模式,为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路径。“总装机87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还能实现清洁供热……”在托克托发电公司智慧能源中央控制中心,印尼员工艾迪对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参数,一边记录解说内容,一边与中方工程师深入交流。“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印尼项目中!”傍晚时分,当外籍员工乘坐大巴驶离托克托时,车厢里,围绕“检测系统优化”“风光能源整合”等话题的热烈讨论持续开展。

而在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公司,中央控制室满墙的屏幕同样让大家震撼——压力、气体流量等生产数据实时更新,褐煤转化为清洁天然气的全流程一目了然。“这是能源清洁利用的典范!”印尼员工萨卜汉一边拍摄视频,一边向同事实时分享。

初秋的塞罕坝风电场,连绵起伏的风机缓缓转动,诉说着大唐绿色发展的初心。“2005年,大唐第一台风机在塞罕坝并网。如今,塞罕坝风电场总装机达235.86万千瓦,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4686万吨。”听完讲解后,来自老挝的员工马莉娜驻足展板前:“这句话说得真好——‘化寒风为绿电,变荒漠为绿洲’。”而曼杰拉向塞罕坝片区运维中心副主任王欣请教风电建设技术,为日后在柬埔寨的风电项目开发做好准备。

在唐能光伏电站,创新实施的“光伏+治沙+智能运维”模式,不仅实现了沙化土地治理与清洁发电的双重目标,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生态修复的创新之路。“下次有机会再回来看看这片正在变绿的沙漠!”这份跨越国界的约定,承载着对绿色未来的期待。

在唐浩培训中心,外籍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亲自体验风电机组仿真设备和光伏组件控制系统的操作。课间时分,担任水电课程讲师的龙滩水电站设备部主任冯力行主动与学员们交换联系方式,并表示:“遇到任何问题随时视频联系,我一定全力解答。”

从世界在役最大火电厂的绿色转型,到全球领先的煤制气项目;从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光伏+治沙”示范工程;从智能运维技术的学习,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次技术研学让外籍员工全方位见证了中国大唐在能源清洁化、智能化领域的实力,坚定了大家携手推进海外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文化共情  在行走中读懂中国

从北京的烟火市井,到内蒙古草原的苍茫辽阔;从古代文明的厚重积淀,到现代发展的蓬勃活力,外籍员工们在脚步丈量中不断刷新对中国的印象,也让连接彼此的文明纽带越系越紧。

北疆篝火晚会的火光,照亮了不同文化交融的美好时刻。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唐员工手拉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不分彼此。外籍员工唱起中国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中方同事则用外语演绎经典曲目,歌声与笑声交织,情谊在火光中升温。“这样的夜晚太难忘了,我们就像一家人。”印尼员工丁达的话,道出了参与者的心声。

此次中国行,既是对中国大唐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验,更是推进本土化人才布局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中国大唐境外项目中外籍员工达到900人,平均年龄仅32岁。这支年轻且富有活力的队伍,正成为大唐海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的鲜活纽带。

“这段行程让我领悟到:卓越并非总意味着‘拥有更多’,有时,它更在于怀着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强的自豪感,将我们现有的工作做到极致。”印尼员工西吉特在这段旅程中,对“卓越”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未来,中国大唐将持续推动中外技术共享、文化共融,让“硬技术”与“软文化”协同发力,将“外籍员工中国行”打造为彰显国际化品牌形象的标志性活动,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走深走实,让绿色能源点亮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美好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9 10:30:32